第207章 地中海攻略(上)(1/1)
格林威治时间1914年8月8日下午5时30分,当北海对岸的德国人在基尔港如痴如醉地聆听圣谕之时,一份极具震撼力的公报由英国海军部发出:在持续约11个小时的日德兰大海战中,英国皇家海军损失战巡4艘、无畏舰8艘,多艘舰艇遭到重创,阵亡人数高达1。14万人。毫无疑问,这是大英帝国自1588年英西大海战建立海洋霸权以来所蒙受的最沉重失利,造成这场惨败的最主要原因是英国舰队踏入了德国海军蓄谋已久的陷阱以及突变的天气,这两个关键因素导致英国舰队未能充分展开战斗队列,而舰队全体官兵在局面不利的情况下依然展现出了英勇无畏的皇家海军精神,以分舰队指挥官伯尼中将为代表的一大批英国将士至死仍坚守在战斗岗位上。虽然英国海军损失了近一半的主力舰艇,德国人亦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公海舰队的十余艘主力舰将不得不在船坞里呆上几个月,而在此期间,英国海军将动员一切可动员的力量保卫本土和海上航线,并与盟国一道顽强抗击强行挑起这场战争的德奥同盟。
柏林时间8月8日下午7时,也即英国发布海战公报后两个半小时,德国官方匆匆发布战报,宣称以3艘战列舰、7艘巡洋舰、19艘鱼雷艇以及4000余名官兵的代价击沉英国主力舰15艘、巡洋舰14艘、驱逐舰31艘,取得了日德兰大海战的完全胜利,由此掌握了北海区域的战略控制权。
收到德国的官方战报时,德国海军地中海分舰队司令威廉-祖雄已经率领他的两艘快速战舰战列巡洋舰“冯-德-坦恩”号和轻巡洋舰“布雷斯劳”号,抵达了达达尼尔海峡口,并在那里等待土耳其人允许其进入海峡的信号。
20世纪初,德国在地中海沿岸既无殖民地也没有直属港口。第二次摩洛哥危机之后,为了保护德国资本在北非的利益,增加德国在地中海的政治影响力和发言权,德国海军宣布组建地中海分舰队,并随之派遣了两艘当时新建成的战舰最初的计划是毛奇级战巡二号舰“戈本”号与“布雷斯劳”号搭档,而这也是符合历史原貌的组合,但根据当时供职于德国海军参谋部的约阿希姆王子建议,派往地中海长期驻扎的主力舰由“戈本”号换成了“冯-德-坦恩”。
同为约阿希姆王子总领设计的新式战舰,“冯-德-坦恩”号较“戈本”号早一年完工,前者标准排水量2。05万吨,装备三座三联装的45倍径11英寸主炮,记录的试航速度为26。5节,后者标准排水量2。2万吨,装备四座三联装的50倍径11英寸主炮,记录的试航速度27。9节。就总体战斗力而言,“戈本”号显然胜过“冯-德-坦恩”,但德国海军的战略中心毕竟是在北海,两艘毛奇级战列巡洋舰同场作战具有较好的协调性,而“冯-德-坦恩”是德国海军的两届射击冠军,又曾在英德海军的炮术交流中有过技惊全场的发挥,战略威慑力一点也不逊色。
1914年夏天,当奥匈帝国储君费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时,协约国在地中海的海上力量以法国海军为主,其主要力量为无畏舰2艘、旧式战列舰14艘、巡洋舰6艘、驱逐舰24艘,看起来很强,却没有一艘能够对付“冯-德-坦恩”号,而根据英法海军协议,从1913年开始,英国海军便把主要力量集中于北海和英吉利海峡,以马耳他为基地的英国地中海舰队实力不断削减,至1914年仅保有三艘战列巡洋舰“不倦”号、“不屈”号和“不挠”号,以及一些轻舰艇和老式战舰。
尽管英国的这三艘战列巡洋舰联起手来足以干掉“冯-德-坦恩”号,但随着战争的日益临近,丘吉尔愈发担心德国战巡会凭借航速躲过法国的战列舰队,撇开或越过法国的护航巡洋舰而袭击其运输舰,把这些满载士兵的船只一一击沉,法国海军部的高级官员们也持有相同的忧虑。所以,在英国还未决定参战以前,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就指示地中海舰队司令海军上将伯克利-米尔恩爵士,要求他协助保护法国的运兵船只。到了8月2日,在知悉德国即将对法宣战的情况下,丘吉尔向米尔恩爵士发出了第二封电报,明确要求英国地中海舰队紧盯“冯-德-坦恩”号,必要时不惜与之交火。
尽管丘吉尔极其重视“冯-德-坦恩”号这样一艘火力强、航速快的德国战列巡洋舰,但他的一再警告却没有引起米尔恩爵士的足够重视。8月3日,当德国对法宣战的消息传到地中海时,米尔恩爵士坐镇的旗舰“不倦”号停泊在马耳他的海军基地,“不屈”号和“不挠”号编队航行在伊奥利亚海域。而另一支实力较强的英国舰队,海军中将欧内斯特-特鲁布里奇爵士指挥的装甲巡洋舰分队,正在奥特朗托海峡附近监视奥匈海军的动向。负责在“冯-德-坦恩”和“布雷斯劳”屁股后面盯梢的仅仅是一艘可怜巴巴的英国轻巡洋舰,而雪上加霜的是,因为当天清晨的大雾,这艘英国轻巡洋舰丢失了它的目标。就这样,威廉-祖雄指挥的两艘德国战舰从协约国海军的视线中消失了。
这一对极其危险的猎手不见了踪影,法国的高级官员不禁如坐针毡。由于法国的本土军队在数量上处于劣势,他们急于征调殖民兵团驰援本土该兵团不是正常编制的两个师而有三师之多,连同辅助部队共有八万余人。整个兵团能否在战线的指定地点出现,对于法国的作战计划可能起到决定性作用;而作战双方都认为,法国在跟德国最初冲突中的命运如何又将决定着整个战局。
由于此时英国尚未参战,法国海军只好匆匆出动所有的战斗舰艇,编成三个舰队搜寻阻截“冯-德-坦恩”和“布雷斯劳”编队。要知道,这两艘快速战舰可不像大多数德国战舰那样单纯以燃煤为动力,“冯-德-坦恩”采用了16座燃煤锅炉搭配8座燃油锅炉的设计,即便以24节的高航速行驶,其续航力仍然高达2700海里,足以在地中海做一次贯穿东西的冲刺,而“布雷斯劳”以12座燃煤锅炉搭配4座燃油锅炉,24节航速的续航力为2200海里。
除了舰艇本身的出色续航能力,周全的事前准备也是德队的一大优良传统。早在7月份上旬“冯-德-坦恩”就在奥匈帝国的普拉军港进行了入坞检修,清除了吸附在舰底的海洋生物,用从德国运来的零部件进行了更换修理,检修后的满负荷试车达到了4。6万马力的功率输出,短时极速超过26。2节,动力方面处在较为理想的状态。同行的“布雷斯劳”号属于德国海军最新型的马格德堡级轻巡洋舰,测试的最高航速达到了28节,它亦于7月下旬在意大利的塔兰托军港进行了检修,从而能够游刃有余地配合“冯-德-坦恩”行动。此外,德国海军在地中海虽然只有两艘作战舰艇,但所有的德籍商船以及那些受雇于德国人的中立国船只都可能临时用于辅助作战,奥匈舰队也随时可能冲出亚得里亚海,给协约国海军一个大大的意外。
正如法国人担心的那样,勇敢好斗的威廉-祖雄一接到德法开战的消息,便率领他那两艘状态极佳的战舰火速驶往北非海域,8月4日黎明,两舰分别炮击了法属殖民地港口菲利普维尔和波尼,而在返航途中,祖雄收到了德国海军部发来的电报,要求他启封存放在“冯-德-坦恩”号保险箱里的密件,并按照密件内容行事。
这份密件的内容十分简单,一本战时启用的密码联络手册,一张标注有秘密补给船活动区域的海图,一顶崭新的土耳其帽。
威廉-祖雄心领神会,当即率领两艘战舰前往墨西拿补充燃料,以便应付接下来的漫长航程。
在驶往墨西拿的途中,德国舰队遇上了5500吨级的法国防护巡洋舰“拉格拉维埃”号,这是一艘最高航速仅有22节的旧战舰,装备8门162。6毫米口径的舰炮,最大射程仅有9000米左右,与之随行的还有两艘500-600吨级的驱逐舰。祖雄当即率领“冯-德-坦恩”号迎头而上,在12000米的距离上以六门前主炮轰击法国巡洋舰。炮术冠军的头衔不虚,德舰很快就对目标形成了跨射,而“布雷斯劳”号则以45倍径的新式150毫米舰炮向两艘法国驱逐舰开火。仓促还击的“拉格拉维埃”号很快就挨了几炮,舯部燃起大火,滚滚黑烟直冲数百米高空,两艘法国驱逐舰试图对德国舰队发动鱼雷攻击,但它们的航速毫无优势,结果在两艘德国战舰的猛烈炮击下狼狈逃窜。这时候,附近海面恰好有一艘意大利客轮,船上乘客得以目睹这场一边倒的战斗,自然对德国战舰的威武表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交战不过一刻多钟,“拉格拉维埃”号舰体已出现明显倾斜,舰员们纷纷弃舰逃生,祖雄下令停火,发信号要求对方投降,但法国战舰仍以炮弹做出回应。“冯-德-坦恩”号在距敌大约8000米处调整航向,以全舰火炮实施精准齐射。在基本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德国炮手们就像是在对慢速标靶实施射击操演,炮弹一发接着一发落在法国巡洋舰上,整艘战船很快变成了一堆燃烧的漂浮物,两艘法国驱逐舰自知不敌,只好抛下“拉格拉维埃”向南撤离。“布雷斯劳”号靠了上去,扔下一些橡皮筏和救生圈,然后用两条鱼雷结果了那艘顽强的法国巡洋舰。
至8月4日夜晚,“冯-德-坦恩”和“布雷斯劳”终于抵达墨西拿,而这时意大利已经发布了中立宣言,港口当局以中立法为由,要求德国战舰在24小时内离开。尽管祖雄试图利用自己的人脉争取更多时间,但到了8月6日上午,两艘德国战舰仍在意大利舰艇“护送”下驶离港口,此时英国已经向德国宣战。对于这一消息,威廉-祖雄麾下的海军官兵们皆大感意外,由于进出地中海的两条通道直布罗陀海峡和苏伊士运河,都控制在英国人手里,这两艘德国战舰铁定无法归国参战。在几乎所有人看来,它们只能留在这里协同奥匈和意大利盟友作战,唯有威廉-祖雄清楚这支舰队的真正任务。
在墨西拿逗留的一天半,“冯-德-坦恩”和“布雷斯劳”的储油舱各自装满了重油,但加煤的情况不甚理想,致使两艘战舰只能够以巡航速度完成从墨西拿到达达尼尔海峡的航程。为了应付中途可能发生的变故,威廉-祖雄本想召集德国商船出港为自己的战舰进行海上加煤,但他得到报告,英国地中海舰队的两艘战列巡洋舰已经驶近墨西拿海域。经过权衡,他决定立即启程,驶向一千多海里外的星月之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