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仙侠 > 长生从学习开始 > 一千二十九章 千左盟,人族形势

一千二十九章 千左盟,人族形势(2/2)

目录

若是灵体足够玄妙,窥得更高层次,一路顺风,也并非不可能。

如此之下,他区区天灵根,虽具备一点小优待,但显然,相较于那些身怀灵体的顶尖天才,在这千左盟,也着实不值一提。

短短数十载春秋,以一个水到渠成的方式,便成就了“金丹修为”。

至此时,他便又再度“顺理成章”的领了这份藏经阁职司。

一切皆是顺理成章,也不存在任何的异常。

至于数十载春秋的浪费……

踏入六阶,修行的重心,也早就从法力的堆砌,转移到了规则层面。

严格而言,法力的存在,乃至精气神的存在,也仅仅只是一个附带产物了,

更多的,还是在于规则层面的感悟,而规则的感悟,没有足够的机缘,也并非一味的苦修可以达成。

他如此数十载,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入世修行,是一种另类的感悟规则。

“应该,问题不大。”

此刻,楚牧也缓缓散去了对这冲霄塔九界的窥视,灵辉加持之下,思绪已然迸发。

九层古塔,九方世界,从低至高,传承的珍贵,自然也有所区分。

而他所负责的,也只是第一层的藏经阁。

浩瀚如烟海的一层藏经阁,其中绝大部分,也都只是基础的术法,功法,以及其他各类典籍。

于他的修为而言,没有什么用处。

但于他的见识而言,却也有着极大的扩充作用。

虽说他这个职司,也没有足够的权限,去窥视一层藏经阁内的所有玉简书册。

毕竟,每一卷书册,玉简,都有禁制守护,千左盟的所有弟子,也都是在秩序规则之中,他一个小小“金丹”,自然不可能有太大的权限。

所连通的,也都是冲霄塔这个整体。

但于他而言,这显然并不是无法解决之事。

耗费数载春秋,他便将这一层藏经阁的禁制,彻底琢磨透彻,留下了一个小小的暗门。

整个一层藏经阁,也就彻底敞开在了他的面前,再无阻碍。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一层藏经阁的这个暗门的成功,也让他对冲霄塔这个整体,有了充足的了解。

接下来,就只需要按部就班。

按他的估测,只要没有六阶大能时时刻刻盯着这冲霄塔。

他的破解计划,应该就不存在太大的阻碍。

顶多十来年时间,这座冲霄塔,在他的面前,就会彻底敞开,一至九层,皆再无阻碍。

到那时候,千左盟近百万载的传承,也就会被他全部收入囊中。

“呼……”

许久,楚牧才收敛思绪,一口浊气吐出,又重归于慵懒之态,瘫倒在这躺椅之上。

或许是曾经如山的压力,那堪称恐怖的隐蔽一去不复返,如今的他,心态也明显少了曾经的紧迫。

当然,数万载的寿命,虽说距离永生,还有些遥远,但也绝对算得上漫长了。

以他如今的年龄,相较于这般漫长的寿岁……

绷紧的心弦骤然放松,楚牧甚至都有些沉醉于这种悠闲之中。

楚牧随手再度拾起那一卷书册,随意翻阅,也不时啧啧称奇的赞叹一声。

在这千左盟数十载,他对这灵界的认知,无疑是与日俱增。

尤其是这灵界人族,更是有了一个清晰且成体系的认知。

据千左盟的记载来看,灵界人族,盘踞于灵界东部最为富庶繁华的地域,北抵天渊海,南至万界域,疆域之浩瀚,纵使是千百个下界规模,也难以比拟。

而整个人族疆域,又呈三足鼎立之势。

天庭,圣皇宫,散仙盟。

三大势力,亦被称之为人族三天柱!

其中又以天庭传承最为久远,势力最为强大。

据种种线索来看,天庭的存在,应该就是天宫的上界传承,哪怕是在灵界人族内部,天庭,也是秩序的代名词。

下界天宫,是以天心为秩序。

而这灵界天庭,则是以昊天印为秩序,凡天庭修士,必有昊天印记。

在人族内部,天庭修士,因昊天印记的存在,也是最容易辨别的存在。

而散仙盟,相传则是源于数尊散仙的联盟,而所谓的散仙,则是渡劫失败,又并未陨落,及时斩断仙缘,丧失飞升可能的渡劫境大能。

某种意义上而言,也可以算半个仙人,也是灵界战力的最巅峰。

毕竟,渡劫境大能,若成功渡劫,那就自然都飞升到了上界,也难以继续在灵界停留。

而散仙的存在,等于就是具备了几分仙人本质的存在,比之寻常渡劫境大能,自然也就强大许多,且还能在灵界逗留。

只不过,散仙的存在,因其仙人本质,相传在灵界界内,也会被天地所压制束缚,且还会定期降下雷劫,行天罚之。

散仙盟传承之久远,也并不逊色于天庭,但散仙的存在,终究是彻底丧失仙缘,且被天弃天罚的存在。

故而,散仙盟,也是三天柱最为势弱的存在。

而圣皇宫,相传则是起源于漫长岁月之前的一场人族大劫。

相传那一场人族大劫,人族几近覆灭,天庭被重创,更是摇摇欲坠。

而在那危难之时,初代圣皇应运而生,短短数千载,便从一介练气修士,成就九阶渡劫大能!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行开拓之事,盖压一个时代。

如今的人族疆域,几乎有近半都是当初的那一位圣皇所开拓。

如此丰功伟绩,圣皇之地位,自然不言而喻。

而后,则被人族共称为圣皇,就连天庭,也不得不捏着鼻子承认圣皇的地位。

圣皇建立圣皇宫,将开拓之地划定九州,代天牧民,便一代一代的传承至今……

……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