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帝国风云 > 第五章 明争暗斗

第五章 明争暗斗(1/2)

目录

腓特烈三世登基后的第二次御前会议,才谈到了正事。

情报已经确证,法国在去年就向俄国发出了结盟信号,为此打算在今年为俄国提供五亿法郎、而不是之前提到的四亿法郎贷款,俄国将用这笔贷款,从法国采购包括五十万支步枪在内的大批军火。

显然,五亿法郎远远不够。

按照估计,如果俄国准备扩军一百万,至少需要二十亿法郎。如果算上准备修建的远东铁路,则需要更多的贷款。

据此,俾斯麦估计,法国还将为俄国提供二十亿法郎左右的贷款。

这是个什么概念

虽然俄国地大物博,但是并不富裕。以俄国的财力、特别是财政结余,至少需要二十年才能还清贷款。

这意味着,法国当局压根没有想过让俄国偿还贷款。

法国如此慷慨,必须有一个前提,即俄国回应结盟信号,与法国签订同盟条约。

只是,暂时还没有这方面的消息。

如果法俄结成军事同盟,绝对是帝国的心腹大患。

御前会议的气氛非常紧张,连俾斯麦与毛奇的神色都很低沉,腓特烈三世更是一言不发的听到最后。

讨论得出的结果是:除了做好与法俄开战的准备,还得尽量争取英国的支持。

按照惯例,会议结束后,俾斯麦与毛奇等文武重臣留了下来,等待皇帝单独召见,商讨更加重要的事情。

战争大臣,也属于帝国重臣。

在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政治框架内,战争大臣的地位仅次与帝国宰相与外交大臣,地位在总参谋长之上。

此前担任过此职的,有帝国现代陆军缔造者阿尔布希雷特-冯-罗恩伯爵。

罗恩伯爵还是俾斯麦与毛奇的至交,正是他把两人引荐给威廉皇帝,三人并为德意志第二帝国三大开国元勋。

由此可见,毛奇反对皇帝任命冯承乾为战争大臣也不是没有道理。

与三位重臣在一起,腓特烈三世少了一些拘束,显得更加随和一些。

在德意志第二帝国,皇帝仅仅是高高在上的君主。除了帝国宰相与帝国总参谋长直接向皇帝负责之外,大部分行政事务由宰相负责,军事行动则由总参谋长负责,皇帝手里的权力并不大。

显然,皇帝必须通过宰相与总参谋长下达命令。

在某种意义上,战争大臣就是政府与军队的桥梁。

由此可见,真正的御前会议,只需要宰相、战争大臣与总参谋长参与,其他武臣武将都显得多余。

冯承乾已经单独跟俾斯麦谈过,两人对法俄结盟的问题已经达成一致。

两人都认为,关键不在法俄,而是英国的态度。只要能够得到英国的支持,法俄结盟的影响就不大。

如何才能得到英国的支持

冯承乾与俾斯麦的观点相同:一定要让英国相信,帝国是法俄结盟的受害国,结成同盟的法国与俄国必然会破坏欧陆的现有秩序,对英国的切身利益构成威胁,使英国丧失主导欧陆局面的能力。

只是,两人对此都无信心。

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的国家不是法国、也不是俄国,是德意志第二帝国,而且帝国已经对英国构成威胁。

换一个角度来看就能明白,英国也不希望德意志第二帝国发展壮大。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即便能够得到英国的同情与支持,法俄结盟也在所难免,照样会对帝国构成威胁。

至于英国是否会在必要的时候出手相助,还是个未知数。

综合来看,帝国必须做好两手准备。

所幸的是,皇帝与三位大臣持相同的观点。

剩下的就是,该如何来做。

讨论了半个小时,腓特烈三世决定,在四月初与皇后,带英国女王最心疼的外孙女维多利亚公主访问英国。

四月十二日,正是维多利亚公主的生日。

虽然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女王并无实权,但是与英国王室搞好关系,对促进英德有益很有帮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