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大新闻,大发现(1/2)
王际华现在一个头两个大,只恨不得阿桂立马归来抢班夺权。
梁国治与金简对视了一眼,谁也不愿意说话。
这事儿,朝廷不愿意付出大代价的话,那根本就是无解。可朝廷愿不愿意付出那个代价,那也不是他俩说了能算的,甚至就是王际华也不行。
而身为刑部尚书的英廉,他的注意力则更多在临清粮仓的大几十万石粮食不翼而飞的事儿上。
又是不翼而飞,又是寻不到丝毫蛛丝马迹……
他可很有一种熟悉感的!
申保额头上大汗淋漓,身为仓场总督,他心中的压力远超梁国治和金简,但他也不敢表态度,只能眼巴巴的看着王际华。
最后还是王际华长叹了一口气,在心中下定了决心,于是事情很快就有了决议——就近采买。
因为在座人等都是绝顶聪明的,用蔡大妈的话说,大家都是千年的狐狸,玩什么聊斋?当他们‘看清’朝廷不愿意付出巨大的代价的话,那粮食缺口的问题根本就是无解的这一事实后,一个两个的就开始把话头往这一点上靠了。
甚至大家都有些心知肚明。
梁国治与金简作为户部的汉侍郎,是绝不会承担起主要责任的。
哪怕金简是旗人,还是乾隆的便宜大舅子,可金简的妹子已经死了快二十年了,乾隆对他还能有几分情分?他才不会自寻麻烦呢。
梁国治这个乾隆十三年的状元郎,也是素被乾隆看重的人。但这件事儿上,梁国治的肩膀到底还是太窄了。
英廉显然也会置身事外,人家也有这个资本。
唯独王际华是真的难以脱出身,谁叫他是户部尚书呢?谁叫阿桂不在朝中呢?那索性就大包大揽的拍板吧。
丰富的官场经验告诉王际华,这事儿他根本就摆脱不了了。与其吞吞吐吐的拿出一个叫皇帝注定会不满意的决定来,倒不如当机立断。
哪怕立刻就惹来皇帝的震怒,乾隆现在对他发火了,也比日后京城到了真缺粮的时候再对他大发雷霆强。
再说了,国库虽然艰难,可大清还是有‘银子’的。
动员一下盐商、皇商之类的么,凑个一二百万两银子还是不成问题的。国库再给凑一点,三四百万还能凑得起来。
更别说还有地方上的支援。
比如中原省的藩库,还有地方上的粮库,地方上的徭役等等。
总之,虽然要付出不小的代价,可大清还是能包的住的。
王际华接下来准备塌下身子,召集户部所有的算账高手,一点一点的扣银子,争取把成本做到最低价。
而离开户部的英廉则一脸凝重的去了刑部衙门。
并且很快的,刑部的人手就离京南下了。
当天晚上,英廉心情大好。孙女婿和珅也能看得出来英廉的心情,颇是奇怪,这是有什么喜事了吗?他怎么一点也没听到风声呢?
然后听英廉诉说后才恍然大悟,这的确是个好事。
临清的事儿跟中原发生的那几个案子的确有相同之处,甚至多联系一下,京城不久前发生的那几件案子,也与之有相同之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